游人小说网 > 承明之治 > 第135章 火力全开承明朝

第135章 火力全开承明朝


641年,也就是承明一年。正月初一,正值寒冬,这一天长安下起了大雪,关中更是堆积了足足高达小腿的积雪。许多百姓,都已经关紧门窗,一家人躲在家中,燃烧备好的柴火挤在一起取暖。太极宫外,尚未黎明,就已经有大量的宦官、禁卫军一同清扫积雪了。

  长安街道上,也是一辆辆马车驶过,朝着皇宫正门‘朱雀门’汇聚。无它,今日是承明朝的开端,也是新朝的第一场盛大朝会。这些车辆,有的是朝廷重臣、有的是地方高官们、还有的是外宾来使,浩浩荡荡、络绎不绝。

  皇城内,承天门街之上,左右各有执旗禁军列队,规模浩大,无与伦比。一个个全身银甲,在阳光之下反衬出阵阵刺眼寒芒,直达那承天门街。承天门宫墙之上,伫立着一个个执勤禁军,而下方也有着数十名禁军校验出入许可。

  无数人群、三言两语、结伴而行、统一的在两侧队列的注视下,朝着那道宏伟的宫门而去。穿过承天门,依旧有着无数禁军执勤,乃至出现了巡逻禁军队伍。一路上,穿过承天门、嘉德门、太极门,最终走上那龙场大道,目睹那前方御阶之上的庞大宫殿,太极殿。

  龙场左右,更是架起了大鼓,擂鼓震天、鼓声不断、响彻大内。左右,更是集结了大批银甲兵士,数量庞大,乌压压的一大片。这一天,长安皇城,肃严到了极致,安静到了一种可怕的程度。爬上那高耸的汉白玉高梯,大门左右是大量宦官、宫女们。

  众人纷纷在殿外恭候,扎堆无数,等候入殿的传召。众人纷纷挤在一起,低声言语,但庞大的人群,令这窃窃私语汇聚成为一股庞大的声势。

  “群臣入殿!!!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”

  随着这一声鸭子长啸,众人也才纷纷在宦官们的带领下,步入殿内,找到自己的位置。大殿内,左右两侧的龙柱后,是一列列披甲执刃的禁军。而群臣们以往的站位,已经换上了一个个高椅,面朝上方龙椅。

  太极殿之庞大,难以想象,饶是摆上一列列的高椅,依旧十分宽阔,全场上下足足有六百多张高椅,依旧为每张椅子左右留有足足四平米的空间。左右文武位置,越靠前位置越少,距离皇帝御阶最近的位置,左右都只有三张高椅。

  每一排高椅面前,有一个长长的会议桌,上方摆有职务牌子,方便众人各自找到位置。众人稀稀疏疏,张望一圈,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。而外宾使臣,是没有位置的,只能在殿外恭候召见。地方官员们,也有相关的位置,没有设置职务牌子的官员,只能朝着后方有空的位置坐。

  待到众人落座,宫女们纷纷从后方走出,为众人纷纷奉上茶水和糕点,两人中间一份糕点,茶水每人都有。事毕,宫女们会有一人持壶伫立在每排外侧,其余宫女走后方退出大殿。

  “圣人到!!”

  伴随着这一声,大家纷纷起身,站在原位作揖躬身。

  “臣等拜见圣人!!——————吾皇万岁万岁,万万岁!!!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”

  李承乾也终于闪亮登场,从龙椅后走出,登上龙椅落座。

  “免礼。”

  长孙宝庆随即扯着嗓子:“免礼!!——————”

  “谢圣人!!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”

  随即,皇帝、群臣落座,开场仪式走完了。群臣端正的高椅上,看着上方的李承乾。而李承乾,斜靠龙椅翘着二郎腿,可谓是坐没坐相、站没站相。

  “新年新气象,新朝新国运。贞观十四年的下半年,多亏诸位爱卿,各项政策落实的不错。眼下,就先由各部汇报一下去年的成果吧。”

  随即,繁冗的汇报工作开始了。三省六部一台九寺五监,都需要汇报去年的工作。等到一切说完,李承乾也要做出一个总结。

  “有关户部、工部、司农寺三处,对去年的寒冬部署效果甚佳,至少没有出现地方百姓大规模冻死的情况。另外,有关安置全国流民的事情,三省抓一下,过于偏远的地区,就让地方安置就是了,距离黄河、长江流域近的,尽量迁入。”

  “臣等遵旨!!——————”

  在座的三省官员,纷纷起身领旨。

  李承乾:“今年开始,经济圈、税制改革、增铸货币、海运商贸、农贸运转、各地柜彷和市监局、地方行政改制,也是时候一并加加速了。至于黄河清淤,循序渐进就是,只能拿时间磨了。自古治理黄河也没有长治有效的法子,只能每年投入抑制。”

  “其次,各地的土地清查也都陆续出来了。朕看过了,只能说天高皇帝远,越远、越偏僻的地方,欺上瞒下的事情也就越加严重。朕可以明确告诉诸位,目前上了缉拿名单的地方官员已经有一百零四人了。至于诸位当中沾亲带故的,朕念及新朝初立,也可以轻拿轻放一次。”

  “三省与吏部、户部、刑部、大理寺、御史台,还有地方现任刺史、太守,联合开展地方改制的事情。朕给你们一个期限,今年秋季前若是落实整改不到位,你们的考核朕可以给你们一撸到底,轻则折三,重则革职。”

  此言一出,三省、吏部、户部、刑部、大理寺、御史台官员们都傻眼了。太狠了!最轻都要直接降三品啊!什么意思?大家最高长官几乎都是正三品,到时候没办好最次都是直接降低到六品!运气不好,直接回归无品小吏!提一下,唐朝施行上中下三等州郡制度,州县均按其地位之轻重,辖境之大小,户口之多寡以及经济开发水平之高低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等。三万户以上为上州,二万户以上为中州,二万户以下为下州;五千户以上为上县,二千户以上为中县,一千户以上为中下县,其余为下县。

  而地方刺史,上州刺史从三品、中州刺史正四品、下州刺史从四品。这也正常,毕竟能够在唐朝当一个地方长官,那能耐的确是可以入朝的级别了。另外说一下,唐初贞观,地方刺史长官由二凤指派,他的屏风上全是各地长官的履历。至于县令也是同理,细分为上、中、中下、下四个级别。上县县令从六品上、中县县令正七品、中下县县令从七品上、下县县令从七品下。

  因此,能玩得起李承乾这个要求的,你至少都要是一个地方长官级别。李承乾这一次,也算是下达了死命令。这一套,必须搞下来!由不得地方愿不愿意,不愿意也要愿意。

  “臣等谨遵旨意!!!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”

  行政的改革是后续税制改革的基础,没有良好的行政制度,后续的税制制度必然因为下面的阳奉阴违而改变味道,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。大唐如今州府高达四百七十三处,天下划分十道,意味着道的基础上增设道府、军府、督查院,下辖的州府也要增设郡府,一次性就是差不多增扩行政人员接近两万四千人。

  增设地方部门,无外乎增加人罢了。人多了,利益就多了,关系也就更加错综了。很好理解,以往地方长官经营个四五年,基本上就能把一个地方彻底掌控在手中。如今,随着地方行政管理人员与机构的增设,意味着想要一次性笼络地方官员变得更加困难了,同时这些人还都代表中央不同部门的利益。

  中央各部门会加强对地方隶属官员的控制,让地方势力难以轻松合作。而地方的一个官员,往往就代表着身后有中央上司部门存在,大家在地方政治上,立场变得更加复杂。通过养官的方式,瓦解地方旧势力,再让中央参与部门下场斡旋,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联系性,而皇权高高在上注视和操控。臣子们互相绊住脚,那么皇权就是突兀且独一无二的存在。

  处理完了内务,接下来是接见诸国使臣。上位的李承乾,看着一群又一群周边诸国的使臣,重复着点头的动作。

  “塞外各部使臣入朝觐见!!——————”

  随着这一声,李承乾终于动了。他缓缓坐起身,前驱向前,双手撑在双膝上。下方,薛延陀、铁勒各部、仆骨、拔也古、大室韦、南室韦、北室韦、钵室韦、靺鞨各部。除却契骨、深末怛室韦、靺鞨黑水部这仨外,其余草原各部的领袖,纷纷抵达。

  李承乾淡然道:“那些没来?”

  大理寺卿孙伏伽起身拱手回道:“回禀圣人!契骨、深末怛室韦、靺鞨黑水部未至!”

  李承乾没有什么反应,淡淡的说道:“传旨,今年开春,发兵灭国。除却青壮妇女外,老幼一律就地焚烧殆尽。苏定方、薛仁贵、裴行俭三人作为三路统帅,其余诸将随军出征。”

  左侧武官一众,相继起身高声大喝:“末将谨遵皇令!!————————吾皇万岁万岁,万万岁!!!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”

  李承乾缓缓靠向龙椅,面无表情的脸上满是阴霾:“倘若三部还有一丝生机,出征将领一律流放。”

  薛仁贵等为首的东宫将领们,纷纷回应:“敌寇不灭!!死战不休!!——————”

  此时此刻,一众游牧首领们,纷纷低头,大气不敢喘一个。

  李承乾居高临下的命令道:“至于你们,自己迁移到长城附近。待到唐军出塞那一刻,没有得到庇佑的部落,一律同罪,焚坑灭族。”

  众人纷纷下跪:“我等遵旨!!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”

  李承乾起身,径直离去:“今日朝会到此为止,散朝吧。”

  长孙宝庆高喊道:“退朝!!——————”

  这里的散朝就是个过场,两仪殿还有一场呢。中书省的官员们,纷纷离场,自行在宦官们的带领下,一路朝着太极殿之后而去。李承乾前脚刚到,中书省官员们也陆续后脚抵达。

  “都坐吧。”

  “谢陛下!——————”

  “塞外游牧的安排如下,陆续监管起来,准备调度北方各地粮仓接应,以他们的家畜为目的。在长城各个通道上,开设马市即可。待到塞外战争平定,重新划分塞外草场。”

  岑文本:“陛下,若是如此我大唐如何有效节制他们呢?”

  李承乾没有回答,而李承乾身后的屏风后,郑丽婉缓缓走出,亮相当场!

  “臣等拜见皇后娘娘!!皇后万安万安,万万安!!——————”

  刹那间,众人纷纷迅速起身,恭恭敬敬的作揖行礼。大家还纳闷呢,一进门就看见李承乾身旁还有一个空位,感情是给皇后留的啊!

  郑丽婉长挂官方笑意,步步生莲落座皇帝身侧,与其并肩,地位份量不言而喻。

  “诸位,免礼吧。”

  “臣等多谢皇后娘娘!!——————”


  (https://www.yourenxs.net/chapter/3903841/11110986.html)


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:www.yourenxs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ourenxs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