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1章 吊唁


东魏皇帝曹元静驾崩的消息,一路加急传到了洛阳。

    正在洛阳看蹴鞠的李元徽得知之后,立即就从球场回到了行台所在。

    “曹元静死了?”

    “是,早在前年五次濡须之战后,他就病的的厉害,这一年多的时间里,也是一直在修养,执掌朝政的一直是曹炎,如今想必也是大限,应该不会有什么差错。”

    在府中执掌纪要的记室参军李淳风回答道。

    李元徽闻言,面色如常,看不见喜怒,但心中却已经起了波澜。

    曹元静死了,那是不是征伐东魏的好机会?

    “命众人来此议事。”

    “诺。”

    很快,洛阳的文武大员全都齐聚行台。

    李元徽看着众人道:“如今东魏曹元静亡故,是否可借此兴兵?一举拿下江东?”

    众人听闻这个消息之后,也都有些惊讶,随后就是此起彼伏的请战之声。

    “末将原为先锋,请大王下令。”

    “东魏曹元静亡故,定然群龙无首,臣以为此时伐魏正当其时,必能建功”

    “末将附议.”

    毕竟比起北燕的铁骑,对江淮军来说还是老对手江东更好打一些。

    常雁衡因为青州的战功,已经封了郡公了,在外姓臣子之中,已经算是非常高的爵位了。这也让众人羡慕不已,眼下有攻取江东的机会,自然是积极性高涨。

    武将们想要谋取高位,自然是需要战功啊,所谓“闻战则喜”,也就是这样了。

    李元徽看到众人战意高昂,心中也是很满意。

    不过他历来是谨慎的,虽然此刻他也是倾向于用兵江东,征伐东魏。

    若能一战而下,得江东之人力物力,则大唐一统天下之势也就成了。

    但问题在于,眼下虽然曹元静死了,但东魏什么情况还不知道,若是内部没爆发什么争端,即便换了个皇帝,想要拿下江南也是很难的。

    眼下江淮一地的积累,并非是对江南产生压倒性优势,此时出兵的先决条件并不成熟。

    所以李元徽并没有立即应下众人的请战,而是伸手朝着抱拳请战的将领们压了压,示意稍安勿躁。

    而这时候李青莲也是打好了腹稿,拱手道:“大王,属下以为此时不宜征伐江东。”

    李元徽闻言先是眉头一皱,而后道:“青莲可直言。”

    “东魏曹元静虽然病故,但其子曹炎并非易于之辈,十几岁就跟着曹元静起事,骁勇善战,江左之人皆称其有霸王之勇。曹元静屡次北伐,曹炎皆坐镇留守,而建邺方面却从来没有因为曹元静不在而生出什么动乱,足见其有些才能,此时东魏国君新丧,若在这个时候出兵,即便东魏众人想要争权夺利,也会因为我大唐出兵,而暂时放下成见,专心应对外敌,可若是我大唐没有出兵,那他们自然就会放下心来.所以属下以为,不如先让他们争起来,曹炎新君上位,性情又刚猛,必然会与老臣、豪族有间隙,只要他们能争斗起来,就是我们大唐出兵的绝佳机会”

    李元徽听后点了点头,他虽然是想要立即发兵的,但李青莲说的很有道理。

    也不光是李青莲,将领之中资历非常高的朱德裕也同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跟李青莲很相似。

    “属下以为,李司马所言持重,东魏虽然五次北伐都没有建功,但观他们战力却并非可以小瞧的,若是我们南下攻魏,很可能会跟东魏征讨濡须一样,属下以为,当效仿魏灭吴之战,以泰山压顶之势,一击毙命,不可拖延日久。”

    李青莲和朱德裕都这么说,这就让众将求战的心冷了一半。

    李青莲不用说了,齐王的心腹谋士,还多次担任护军,跟江淮诸将也是熟悉的很,谁都清楚这位先生那是有真材实料的,每次献计几乎没有不中的,凡是预判,也几乎都发生了。

    至于朱德裕,那是江淮系军中的大佬,代表人物。战功赫赫,又是齐王的旧友和心腹。

    说话的分量,在江淮系之中那也是非常的有分量。

    不过最后一锤定音的,却是洛阳鲜卑豪族出身的独孤颍。

    “大王,末将以为,此时伐魏并非良机,若战事一旦拖延旧了,北燕趁虚而入,则中原恐怕就不是我们能够据守了。”

    李元徽长出了一口气,他现在已经基本上完全放弃了攻打东魏的想法。

    不过心里还是存着一丝念想,于是开口道:“征伐东魏之事暂且搁置,我大唐也是上邦大国,领国有丧,自当派遣使者吊唁,况且我新纳曹氏之女,于这东魏也算是有些亲戚.”

    众人一听,也知道李元徽的想法,这是还不死心啊。

    不过对李元徽这样想法,他们还是很认可的。派遣使者去江东吊唁一番,也算是能够了解一些虚实,能够跟江淮安插在江东的细作所得出的情报相互印证一下。

    如果真有机会,江东发生动乱,那么趁机伐魏自然也可以。

    于是,李元徽亲笔给东魏皇帝写了一封信,信中称赞老对手曹元静乃是一世英雄,有汉昭烈之风。

    这个评价其实也是带点骂人的意思,不过骂的不是曹元静而是曹炎。

    因为汉昭烈帝的儿子可是大名鼎鼎的阿斗啊。

    但是人家能评价你爹是刘备,那就是相当给面子了。即便是大魏统一天下,但蜀汉政权所变出的精神气概,还是为人赞颂。

    甚至在大魏来说,你贬低昭烈帝,那就是贬低你祖宗魏武。

    曹刘多数时候都是要放在一起相提并论的,那是跟你祖上打了一辈子仗的对手。

    而这其实也并非是李元徽第一次给东魏方面写信,上次东魏已故司空、录尚书事、琅琊郡公谥号“忠武”的张弘平病逝的时候,李元徽也写了信,盛赞他是“诸葛武侯”。

    这就是一边夸人,一边恶心对面。

    因为蜀汉最后,二世就亡了啊。即便有非常难得的精神气概,但还是一个偏安割据政权。

    李元徽这意思也很明白,我承认,你们挺厉害,能割据一方,但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,你们也改变不了什么大势,就跟蜀汉一样。

    这封书信,由李元徽的表弟窦识作为使节,前往江东,送到了建邺。

    建邺皇城,殿中,曹炎看着信件,连声感叹不已,“先皇在世之时,常言若无李齐王当江淮之道,则大魏复国可计矣,今日见李齐王手书,原来李齐王也把先皇当作是英雄啊。”

    窦识道:“我家大王曾说过,曹公为帝室之后,虽操贩盐之业,却怀雄心大志,这等人物若得其时,当为汉光武,再造山河,若不得时,也可为汉昭烈.”

    曹炎闻言,流泪不止道:“知先皇者,齐王也。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
  (https://www.yourenxs.net/chapter/3845803/11110721.html)


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:www.yourenxs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ourenxs.net